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二) -- 冒泡排序

Posted by Srefan on February 4, 2017

常见排序算法归档介绍:

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一) – 插入排序
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二) – 冒泡排序
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三) – 快速排序
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四) – 选择排序
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五) – 堆排序
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六) – 希尔排序
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七) – 归并排序
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八) – 鸡尾酒排序
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九) – 猴子排序
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十) – 桶排序
排序算法的详细介绍(十一) – 基数排序


冒泡排序 Bubble Sort

算法描述

  1. 比较相邻的元素. 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,就交换他们两个.
  2.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,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. 在这一点,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.
  3.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,除了最后一个.
  4.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,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.

Bubble_sort_animation

实例分析

  • 数组: [5, 1, 4, 2, 8], 排序过程:
第一次外循环
( 5 1 4 2 8 ) → ( 1 5 4 2 8 )   5 > 1 交换位置
  └─┘
( 1 5 4 2 8 ) → ( 1 4 5 2 8 )   5 > 4 交换位置
    └─┘
( 1 4 5 2 8 ) → ( 1 4 2 5 8 )   5 > 2 交换位置
      └─┘
( 1 4 2 5 8 ) → ( 1 4 2 5 8 )   5 < 8 位置不变
        └─┘

第二次外循环(除开最后一个元素8,对剩余的序列)
( 1 4 2 5 8 ) → ( 1 4 2 5 8 )   1 < 4 位置不变
  └─┘
( 1 4 2 5 8 ) → ( 1 2 4 5 8 )   4 > 2 交换位置
    └─┘
( 1 2 4 5 8 ) → ( 1 2 4 5 8 )   4 < 5 位置不变
      └─┘

第三次外循环(除开已经排序好的最后两个元素,可以注意到上面的数组其实已经排序完成,但是程序本身并不知道,所以还要进行后续的循环,直到剩余的序列为 1)
( 1 2 4 5 8 ) → ( 1 2 4 5 8 )   1 < 2 位置不变
  └─┘
( 1 2 4 5 8 ) → ( 1 2 4 5 8 )   2 < 4 位置不变
    └─┘

第四次外循环(最后一次)
( 1 2 4 5 8 ) → ( 1 2 4 5 8 )   1 < 4 位置不变
  └─┘

代码实现

function bubbleSort(array) {
   var length = array.length,
       i,
       j,
       temp;
   for (i = length - 1; 0 < i; i--) {
       for (j = 0; j < i; j++) {
           if (array[j] > array[j + 1]) {
               temp = array[j];
               array[j] = array[j + 1];
               array[j + 1] = temp;
           }
       }
   }
   return array;
}

此文参考于 bubkoo.com,十分感谢.
所有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.
使用 知识共享“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3.0 中国大陆”许可协议 授权.